NHK 1972大河劇《新・平家物語》總集編+NHK 2012大河劇《平清盛》有感(含1955電影《新・平家物語》心得)
由於「源平合戰」相關大河劇的心得文我已寫過數篇,但源平時代的肇始,日本武家政權的第一人「平清盛」卻未能為文,同時大河劇、電影多次描寫平清盛,想想還是補齊好了。
循例史實優先:平清盛,為伊勢平氏棟樑,與河內源氏相同,伊勢平氏亦是天皇後裔降為臣籍的武士之一支,並因發跡自伊勢而得名,平清盛則為其宗族首領。
由於平安時代朝廷中天皇、上皇與公卿藤原氏攝關家內鬥,各自尋求擁武力的武士支持,爆發「保元之亂」,使武士階級抬頭。但亂後新制引發不滿,再爆發「平治之亂」,平清盛肅清河內源氏源義朝,並斬草不除根地流放其子源賴朝至伊豆。
同時天皇派與上皇派仍不停拉攏平清盛,讓清盛以武士身分迅速位極人臣,當上正一位太政大臣,之後雖出家仍掌握實權,並逐步擴張勢力,平氏一門外佔領地,內領高官,並控制瀨戶內海,擁有對外貿易之利,還成為天皇外戚,建立「六波羅政權」架空皇室,達到平時忠名言:「非平氏者非人也」的平氏全盛時期。
但盛極必衰,壟斷大權的平氏遭到各方勢力仇視,後白河法皇皇子以仁王率先舉兵,以令旨要求全國打倒平氏,雖然平清盛立即派兵消滅以仁王,但關東的河內源氏棟樑源賴朝、信濃的木曾義仲等響應出兵,且京都不穩,平清盛便強行遷都至福原京(今兵庫縣神戶市)。
遷都不得人心,更激發反抗,九州豪族菊池隆直「鎮西反亂」、河野水軍河野通清「伊予蜂起」,均先後舉兵,各地武士反叛。之後雖再度還都平安京,平清盛也派出大軍征討源賴朝,卻於「富士川之戰」潰逃,平氏威信一落千丈,雪上加霜的是,平清盛竟於此時亡故。
平宗盛繼位後,平氏先遭木曾義仲逐出京都,最後被源義經於「壇之浦之戰」消滅,淹沒於歷史大河之中。
本文以《新・平家物語》、《平清盛》新舊兩版大河劇比較為主,輔以電影版撰述。
《新・平家物語》總集編的色調偏暗,從右至左移動的演員清單,與和風大盛的片頭曲,更是切合時代。
而身世之謎真的對小清盛影響極大,舊版還出手打母親,卻也形塑了清盛堅毅的性格。接班後平清盛迅速捲入宮廷鬥爭,同時展現武士實力,大敗源氏後,使平氏一門走上人生巔峰。
但看舊版的樂趣在於有好多知名演員年輕樣貌,以及畫面上海戰時戰船的「動感」很強,火箭亂射的火光「晃動」也較現代更為真實。
人物上,舊版平清盛仲代達矢面容稜角分明,剛毅許多,較有武家政權締造者的氣勢,新版松山研一雖然已經老妝滿臉,還是相形失色。另外舊版的北条政子可愛太多,新版有點太早放大「尼將軍」個性。
在「保元之亂」與「平治之亂」,平清盛人生的極重要兩役情節上,前者平清盛呈現勇,舊版平清盛開「無雙」,新版還有難得的單挑戰;後者平清盛展現謀,象徵平清盛的銳變,更具大將之風,反觀源氏,仍是剛勇莽夫而已。
不過平清盛年老後面對源氏的「星星之火」,依舊沒有成功撲滅,轉為被動一方,劇情相對無趣起來。且新舊兩版都有提及平清盛亡故後的劇情,算是對平氏有始有終。
新版以仁王舉兵也較為感人,尤其是源賴政的奮戰,源賴政委身平氏,有投機有無奈,更適合演繹發揮。
演員方面,舊版最搶眼的其實是小源賴朝,初生之犢有勇有謀,面對平清盛對答如流,實力加上運氣才能從容瞞過,童星演員演技自然,真的不可小覷。
其他就是「壇之浦之戰」中,平時子的髮色超搶戲,深田恭子的顏值還是好高啊,還是能擊敗由良御前、常盤御前。
之後義仲先上洛,義經再進京,看著平氏日薄西山,讓人無限感概。舊版對平氏滅亡的描寫著墨較多,更為深刻,而最終的「末日」情緒便匯聚在入道辭世。
舊版迴光返照,跨出病榻,大步邁前,擁抱虛空,已讓人感受到平清盛的不甘心,但新版的轟然倒下,更象徵平氏一代巨人的離世,戲劇張力更強。
且舊版結尾更符合《平家物語》精神。後白河法皇對平清盛之女平德子一席話,道盡「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至理,天皇、上皇、法皇、公卿、平氏、源氏,全是為人作嫁,天下落入北条氏之手。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強化了平重盛的戲份與重要性,連舊版「平治之亂」平清盛信心喊話的「三平之語」都交給重盛說,但讓人思考的是,除平宗盛外,誰可為棟樑接班,是否還有跟源氏二分天下,建立「東西朝」的機會嗎?
最後來補充電影版心得,1955年的平清盛復刻電影開頭便以庶民批判公卿與僧侶的貪婪,兩者既圈地讓小民貧無立錐之地,並對保家衛國的武士頤指氣使,驕恣橫行。
而全片平鋪直敘,步調緩慢。劇情上,還讓平清盛的身世之謎再多一重,最突出的則是平時子的長姐如母形象有建立起來。
但九成故事都落在平清盛未成為平氏棟樑前,最大的特色其實是美化清盛之父平忠盛為忠君安貧的武士典範。
影像上,1955年電影版的「黃澄澄」畫面跟2012年的大河劇有拚,不過個人還是喜愛清爽的感覺,戲劇終究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不是史實還原。但電影版自然是受限於時代,室內運鏡也很明顯是一台攝影機在旋轉,古意猶存。
電影版最終在青年平清盛破除寺社裝神弄鬼之迷信,睥睨輕視公卿,大談未來是屬於武士的時代嘎然而止,但開創新時代的論點與實力明顯蒼白薄弱,僅是吉川英治小說改編電影三部曲的的第一部。
另外,三部曲中的《新・平家物語之義仲和他的三個女人》竟是以「木曾義仲」為主角,卻以他的桃花切入,橋段設計讓人驚豔。
順道一提,源平合戰大河劇、時代劇中各版「巴御前」,以NHK1986新大型時代劇《武蔵坊弁慶》大地真央最是好看,巴御前畢竟適合有點男相的英氣女子扮演。
同時想請問,平安時代末期的大河劇或時代劇已曾以平清盛、源義經、源賴朝、北条政子、武藏坊弁慶、藤原秀衡、藤原泰衡為主角,若加上電影,連木曾義仲的故事都有。源平合戰中,還能挑出誰的故事製作成戲劇?我相當好奇。
最後,雖然新版《平清盛》再創大河劇收視新低,但個人覺得其實劇本不差,原因之一可能是相國入道出家後,主角扮相不討喜。
同時平清盛一生終究面對較多的是宮廷鬥爭,走暗潮洶湧路線,使各版平清盛不知為何後來都會給我沉悶的感覺。當然,也可能是平氏盛極而衰,走向無間地獄、諸行無常的悲涼籠罩其間導致,只能說題材所致,非戰之罪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