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次天正伊賀之亂.jpg

第二次天正伊賀之亂.jpg

戰國時代伊賀勢力分布圖.gif

歷史中的「伊賀」與「百地三太夫」

自奈良時代開始,伊賀國便因盛產木材,九成土地成為鄰近的東大寺、興福寺、伊勢神宮等寺社領地,武士崛起後,寺社勢力衰弱,伊賀小豪族趁機成為「惡黨」侵占寺領或中飽私囊,為此互相攻擊,小規模且獨特的戰鬥技巧,鍛鍊出被稱為「忍者」的特種部隊。紛亂直到戰國時代亂世,當時掌握室町幕府的三好氏欲侵略豪族林立的伊賀,逼使眾豪族聯合形成「伊賀惣国一揆」,即選出12名評定眾,以合議制共同治理伊賀,抵禦外敵,甚至之後還驅逐伊賀守護仁木氏,形成完全自治局面。

其中重要豪族便包含以「伊賀流」忍術聞名的「伊賀上忍三家」,分別是控制伊賀北部的藤林氏、中部的服部氏、南部的百地氏。服部家後來離開伊賀,先任職於足利將軍家,後成為江戶幕府德川家御用忍者顯赫一時,藤林氏則以《萬川集海》的忍術兵法書留名,至於百地氏則在伊賀上忍,即出謀劃策之高級忍者「百地三太夫」的領導下,將伊賀流忍術發揚光大,伊賀忍者成為戰國大名的傭兵,維持極高的獨立性,但幾乎將近畿納入轄下,志在天下布武的織田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最終爆發兩次「天正伊賀之亂」。

    伊賀國豪族、伊賀上忍及「第一次天正伊賀之亂」的靈魂人物:百地三太夫,為日本戰國時代人物,伊賀國喰代村百地氏首領,築有「百地丹波城(現僅餘百地砦)為根據地,並支配聯通伊賀國與大和國的竜口。百地三太夫無愧上忍之名,保持忍者謎樣的神秘性,生卒年與真實姓名均不甚明確,又名正西,自稱丹波守,又稱「百地丹波」,究竟「百地三太夫」、「百地丹波」是否為同一人,「百地三太夫」、「百地丹波」是否如服部半藏為襲名制,即成為首領即更名為百地三太夫也未可知。至於生卒年,一般認為是15121581年,橫跨織田信長的全盛時代。但在1579年時,織田家伊勢國(今三重縣),信長之子織田信雄聽信叛變伊賀豪族謠言,加上渴望建功的野心,逕自發兵約11,000三路侵略伊賀,並命家臣於伊賀中心築城,導致伊賀忍者群起反抗,在總大將百地三太夫的運籌帷幄下,善用地利與忍術,指揮伊賀忍者夜襲、奇襲,大敗織田信雄軍且逐出伊賀,甚至討取信雄撤退殿後的重臣,是為「第一次天正伊賀之亂」!兵敗引起織田信長大怒,抽調精銳於1581年發起復仇戰役,出動44,000大軍,由織田信雄、津田信澄、滝川一益、丹羽長秀、蒲生氏郷、脇坂安治、浅野長政、筒井順慶、堀秀政、多羅尾弘光率領,分六路圍攻伊賀,敵眾我寡,織田軍約兩週時間將伊賀全境化為焦土,伊賀忍者軍僅剩1,600人退守柏原城,柏原城主滝野吉政接受興福寺僧侶勸降,伊賀全面淪陷,是為「第二次天正伊賀之亂」。但此次身為軍師的百地三太夫行蹤不明,一說在1581年的大亂中戰死,一說他最終逃亡至紀伊(今和歌山縣),在1595年壽終正寢。另外,傳說豐臣秀吉時期的大盜石川五右衛門也是百地三太夫徒弟。三重縣名張市亦有「百地三太夫屋敷」,據說中百地三太夫曾於此地居住,是一景點且目前尚有百地氏後人定居。

    至於伊賀成為織田家領地後,伊賀國四郡中三郡封給織田信雄家臣滝川雄利,一郡封給織田信包。但「第二次天正伊賀之亂」隔年1582年便爆發本能寺之變,伊賀國一揆蜂起大亂,遭織田家鎮壓,德川家康也取捷徑進行「伊賀穿越」平安逃回領地。清洲會議後伊賀全境劃歸織田信雄,小牧、長久手之戰時秀吉家臣脇坂安治攻佔伊賀,1585年筒井定次移封伊賀,在織田家的基礎上築「伊賀上野城」,1600年關原之戰中,西軍的新庄直頼於「上野城之戰」中攻陷屬東軍的筒井氏伊賀上野城,但東軍隨即於關原取勝,其後江戶幕府成立,筒井定次正式建立「伊賀上野藩」,1608年伊賀轉封給藤堂高虎,1611年高虎大規模改修伊賀上野城,伊賀國成為藤堂家「津藩」的一部分直至幕末。明治維新廢藩置縣,伊賀國行政區劃最終由三重縣伊賀市與名張市組成。有趣的是伊賀市市長、市議員、市政府地方公務員常年都有忍者服裝變裝秀行銷觀光。而伊賀上野城於明治時代開始沒落,直到眾議院議員川崎克於遺跡上出資重建天守,正式名稱為「伊賀文化產業城」,與鄰近的伊賀流忍者博物館、伊賀牛等成為伊賀最知名的觀光景點,再度讓伊賀於國際上大放光芒!

arrow
arrow

    姬龍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