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的夏天,寧靜的夏天
頂著七月酷暑,炎夏中抵達大陸,輾轉至蘭州後,一路南行,有別於蘭州地域的黃土風沙,臨夏竟是綠意盎然,黑白羊群還在鄉間小路擋道,羞怯羔羊更與友伴相機大玩捉迷藏。再顛顛簸簸地駛進臨夏街頭,舉目可見白色無沿小帽男子與裹著淡雅頭紗婦女來來往往,好個異域風情,這裡可是甘肅有名的回族地區呢!隨即直奔南關清真大寺,回族教長阿訇得知我們一行來自台灣,親自熱心接待,走走談談地介紹起來,年輕滿拉們也圍著一群遠道而來的客人不停打量。臨夏南關清真大寺,由前廳和禮拜大殿組成,可容納兩千人之多。禮拜大殿由迴廊三十根大型圓柱擎天托起,影壁均飾以水泥浮雕,古樸典雅。大殿前部屋頂修有三座圓拱頂綠色尖塔,稱為「木拿乃」和「望月樓」,壁上還有從右到左的阿拉伯文書法,蒼勁剛健,另成一格。教長提到伊斯蘭教不拜偶像,清真寺看似空蕩,但以幾何圖形建構,暗藏高等數學,並笑著提到邦克樓早已改用擴音器喚拜,清真寺與時俱進也兼顧傳統。由於參訪恰近晌禮時分,阿訇認真講解完還要趕著小淨以及主持,匆匆結束行程。此時大街小巷中白帽雲集而來,還有耆老穿著准拜大衣,虔誠濃郁的宗教氛圍傾然而出。離寺走訪時尚商場大街,現代化建築與傳統伊斯蘭風格相揉合,回族、漢族、藏族,穆斯林、漢人、喇嘛穿行而過,竟無絲毫不融洽之處,同時亦無人感到意外,大街民族地毯、穆斯林小帽、狐狸皮貨等不一而足,但令人駐足的卻是街旁雕樑飛簷的城角寺,清真寺竟具漢唐建築風格。
返蘭州往北,再踏入寧夏地界,高速公路旁低矮灌木叢與平房錯落間雜,而每過一段距離,鄉間便穿插一座玲瓏可愛的清真寺,屋頂高聳的彎月樣式讓人目不暇給,寧夏也又近了一分。寧夏可是大陸最大的回族聚居地,與新疆同為伊斯蘭之鄉,寧夏大漠太有阿拉伯風情,再加上穆斯林小帽、頭紗,完全是水鄉台灣未見的風光。行程主要為參訪銀川市南的中華回鄉文化園,同時是大陸唯一以回族及伊斯蘭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景區,園區大門借鑒印度泰姬瑪哈陵設計而成,穿過後便是偌大的回族博物館,館中細數伊斯蘭信仰脈絡以及回族起源與變遷,回族服飾其實五花八門,展場中男子圓頂潔白小帽與女性頭巾色彩繽紛,皆有其純淨的信仰內涵。麥加大清真寺最讓我難忘,一間展廳內昂然佇立模型,挾著四周的淡藍燈光,襯托其出眾的簡約肅穆與寧靜祥和,讓遊人駐足良久。之後於中華回族第一街我添購頂藍色小帽,隨即戴上,口稱Assalamualaikum與回族小販攀談起來,提及我來自臺灣,竟好客地獲贈烤腸一條,一同購買的回族婦女還貼心地說別給弄太辣。回族大街人群稀落,偶有穆斯林男子單車掠過,穆斯林婦女嘻笑相偕,豔陽下的午後,或許是信仰之功,穆斯林的寧靜安心也感染了來自喧囂城市的我們。抵達終點納家戶清真寺,雖不得其門而入,卻再見到融阿拉伯風格和漢唐藝術為一體,典型的古代四合院建造格局,伊斯蘭的彈性與包容,再度大開眼界。
數日行程終於曲終人散,於臨夏、寧夏時,常見穆斯林聚居地區彼此扶持,敬老愛幼,伊斯蘭不僅是一種宗教,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伊斯蘭社群Ummah奉古蘭經為圭臬,能相互合作,並樂善好施,且不喜飲酒,每日潔淨自身,如此規律,如此自律,更重要的是走訪多民族共處雜居之地中,日常生活皆常見包容,不同宗教建築彼此櫛比鱗次,民眾亦能自在地穿著各自的民族服飾。相對於臺灣媒體充斥著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實在令人代為汗顏。這個夏天,在遠方豔陽,向以臺灣多元文化,兼容並蓄為榮的我,深深感到雖處萬里之遙,但這些地方,其實很臨近,其實好寧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