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隆盛 大久保利通.JPG系子.JPG愛加那.JPG 西鄉俊.JPG大久保滿壽.JPG 奄美大島.JPG日本琉球藩.JPG    

NHK1990大河劇宛如飛翔有感

    宛如飛翔描述自幕末到明治維新的歷史,也正式代表我大河劇歷史終於從戰國擴大至幕末。本劇介紹維新三傑中的西鄉隆盛與大久保利通的奮鬥歷程,採雙主角戰術,自薩摩藩到日本到全球,兩人從相知相惜到反目對壘,見證改革的艱難,也淹沒在時代的波瀾下。劇情從幕末薩摩藩的財政困窘說起,由於薩摩地貧人稠,外加江戶幕府對外樣大名的戒心,時常藉機派發工程,及參覲交代耗盡薩摩藩庫,眼看即將宣告破產之際,調所廣鄉發起改革解決財政困境,但其中祕密與琉球及中國貿易違反幕府規定而自盡身亡,不過四雄藩(島津薩摩藩、毛利長州藩、山內土佐藩與鍋島肥前藩)依然堅持改革,並積極培育鄉士,自中下層武士選拔人才,相較於改革失敗的幕府,時代的改變,體制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

    1853年黑船來航,標誌著幕府鎖國的結束,權力即將進行重分配。西鄉輔佐藩主齊彬參與幕政,但齊彬過世後,西鄉頓失重用,反倒是大久保成為新藩主重臣。此時,諸藩及幕府內部開國與尊王攘夷兩派的矛盾透過將軍繼嗣問題激烈展開,大老井伊直弼斷然進行「安政大獄」,自公武合體(佐幕)轉向成尊王攘夷(倒幕)派的西鄉遭流放至奄美大島(此生必去!),「櫻田門外之變」後,西鄉歸國再度與島津久光不合遭流放到琉球小島(已劃歸鹿兒島縣),但和宮降嫁後公武合體派勢力大盛,久光率軍上洛逼迫幕府攘夷,幕府被迫宣布攘夷(公武合體與尊王攘夷的區分實際在支持幕府與否,攘夷為兩派共同支持),薩摩藩更因「生麥事件」爆發「薩英戰爭」,巨額賠款英國與之和解,大久保利通認識到西方列強的武力,開始積極開國,發展新式軍隊,並幫助西鄉歸國掌握軍權,「禁門之變」後,第一次「長州征伐」後經坂本龍馬斡旋,搖擺的薩摩藩正式轉向尊王攘夷,與長州藩締結「薩長同盟」,掀起推翻幕府的浪潮。

    為求倒幕,西鄉與大久保站在朝廷天皇一邊,德川幕府鑒於大勢所趨,進行「大政奉還」,朝廷亦「王政復古」,廢除幕府,明治新政府成立,「明治維新」開始,但親德川諸藩不服,與薩長軍展開「鳥羽伏見之戰」,「戊辰戰爭」開始,日本爆發內戰,新政府軍擊敗舊幕府軍,西鄉最後以東征大總督下參謀與德川重臣勝海舟協議使「江戶無血開城」,並繼續率軍進行「東北戰爭」,新政府軍最後在「箱館戰爭」中消滅意圖脫幅而去的「蝦夷共和國」,戊辰戰爭告終,舊幕府勢力走入歷史。內戰結束後,西鄉與大久保皆成為新政府重臣掌握實權,進行「版籍奉還」、「廢藩置縣」等中央集權改革,為求日本跟上現代化國家腳步,大久保利通參與「岩倉使節團」訪問歐美,返國後認為日本應全力發展內政,相較於此,留守政府的西鄉隆盛對於因廢刀令、徵兵令而失勢的武士大表同情,意圖藉由對外擴張恢復下級武士勢力,征韓論之爭導致「明治六年政變」,西鄉下野回鹿兒島建私學校傳揚士道,即舊武士道精神,佐賀之亂後,為安撫士族,明治政府藉口「牡丹社事件」(琉球宮古島上繳年貢船隻回航遇颱風漂流至台灣東南遭原住民殺害,隆盛弟西鄉從道擅自發兵攻擊台灣南部原住民,大久保並親自赴中國交涉,中日簽訂北京專約,使日本得以進行琉球處份,台灣也因此建省!),發動「台灣出兵」,但士族問題越演越烈,士族擁立西鄉為首,爆發「西南戰爭」,西鄉與大久保,舊士族與新政府全面決裂,政府軍擊敗舊薩摩藩士軍,「末代武士」切腹自盡。而徹底消滅舊勢力的明治新政府更為穩固,大久保利通集大權於一身,但專權的大久保不久也遭殘餘的士族暗殺,維新三傑相繼走入歷史。

    本劇屬於較少見的幕末維新題材,共分兩部,以薩摩藩為中心,旁白並使用鹿兒島方言。一開始,西鄉自然散發領袖魅力,好比大哥般照顧著大久保及一干鄉士。而兩人雖為下級武士,仍無可避免地捲入薩摩島津家的繼承問題,其後參與藩政,有西鄉與篤姬的初遇,也迎娶西鄉俊(南果步飾)。藩主齊彬也大力栽培西鄉,開拓西鄉的眼界,但在學習的同時,西鄉也有了獨立思考(有種機器人電影的感覺XD)。西鄉因心中疑惑質疑藩主時,齊彬闡述心中大志,深深感動西鄉,西鄉痛哭一幕最為感人,只有「士為知己者死」方得形容啊!還有藩主的貼心獎賞上,也讓西田一貫要哭不哭的表情得以運用。

    但黑船來襲,時代動盪,風雨欲來,幕末風雲,大家各有盤算,西鄉與大久保也能相知相惜,齊彬身亡後,西鄉仍繼承遺志持續推動幕政改革,但朝廷與幕府根深蒂固的權力歸屬便在亂世中暴露出來,而安政大獄使西鄉流放到就原琉球屬地奄美大島,頗攻心計的大久保便以圍棋接近久光,開始嶄露頭角。西鄉在奄美大島生活頗為有趣,還娶妻生子,側室愛加那也絲毫無綁住西鄉之意,但對志在天下的男人來說,悠閒生活實在是一種折磨。而在藩內高升的溫和派大久保卻遭鄉士孤立。歷史上,鷹派與鴿派往往由鷹派取勝,但時機得來不易,無論是強硬或溫和,能屈能伸才是英雄所為。此也表現出大久保與西鄉的差異,西鄉以革命為己任,大破大立,大久保卻冀望體制內的改革,也因此常常被認為趨炎附勢。當然也與個性有關,西鄉的人緣不論在當代與後世都遠遠超乎大久保。人生,總是難以兩全。

    總之,大久保願與西鄉協力,一同倒幕。雖德川幕府的統治力已明顯薄弱,但百足之蟲,仍讓西鄉與大久保費心,終於一統日本,鞏固明治新政府,掌權的大久保,以文治社會的西化為目標,但以吃牛肉為例,過於形式,外加集權,使新政府遭受不滿,而西鄉則扛下所有反對聲浪,顯示兩人友誼深厚,但戰後西鄉頗為倦勤,有些隨波逐流,並與西化的大久保漸行漸遠,終致下野並與政府反目,成為日本知名悲劇人物。

    劇情方面,「國父」久光的氣度遠不及齊彬,令人氣結。而西鄉離島歸藩,與妻離別那刻,頗有望夫崖之感,令人傷感。「阿信」女優飾演的西鄉系子倒是直率可愛,田中裕子真好有女人味,淡淡的微笑,若有所思,只有「婉約」可以形容。薩英戰爭的畫面有點假,雖然是礙於預算與技術,不過似乎可再多些英人鏡頭。武士跑步的樣子很有趣,尤其是胖胖的西鄉,插腰握刀飛奔,還蠻可愛的XD。由商人「買身分」成為武士的森山,卻是一個發人深省的角色,功名地位如此誘人,讓家財萬貫的商人捨棄本職投入,也顯示當時日本並非徹底的資本主義社會。最後有件與台灣的軼事:1851年初,西鄉隆盛受薩摩藩主命,由琉球南下探勘台灣,抵達基隆社寮島時,因有清兵駐守,於是東行,越過烏石港,從南方澳的內埤海灘登陸。在宜蘭居住半年並與17歲的平埔族少女「蘿茱」相識,日本學者推測西鄉太郎應該即為臺日混血的此子,不過西鄉隨即離台。之後巧合的是其子西鄉菊次郎於1897-1902年曾赴台擔任基隆支廳長及首任宜蘭廳長,宜蘭現還有「西鄉廳憲德政碑」歷史建築,紀念西鄉菊次郎整治河川功績。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姬龍仁 的頭像
    姬龍仁

    姬龍仁:基地昌隆

    姬龍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