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華郵政-集郵百科+郵票專輯.JPG 中國郵政-十年一珍郵.JPG

集郵:中華郵政VS.中國郵政

    歷經「正名」風波的風風雨雨,「台灣郵政」又改回了「中華郵政」,定有人說是多此一舉,但郵票本為國家的名片,如果「國家」換了,豈能不變,郵政公司的境遇只是在臺灣國族認同發生問題,所造成的池魚之殃吧。

    小時候,一度有「重度」集郵習慣,直接接受郵局遊說,成了長期訂戶,郵局出什麼就買什麼,直接寄送到府,再從郵局帳戶直接扣款,一氣呵成,完全在無聲無息中,金錢灰飛煙滅。年紀大些,更改集郵策略,重點式收集,以地圖郵票作為專題集郵,目標是以郵票拼出世界地圖,另外也收集自己親身旅遊景點郵票以及各國宮殿郵票與郵票目錄。大量限縮藏品,也節省金錢。

    常言道,集郵三益:「怡情、益智、儲財」,前二者在花花綠綠、五花八門的郵票圖案、題材上就可得到印證,至於「儲財」,不是說不行,但極富眼光與運氣,一方面要對郵票「識貨」,一方面市場並不穩定,猶如古董市場,要成為行家前,之前之投資就頗為可觀,且要販賣圖利又必須有頂級收藏家願意收購,有行無市情形不乏多見,要做到「投資」等級,票品無非是國際知名,如變體票等罕有獨特,又適逢藏家爭購,但這進入門檻之高也可以想見。聽過一故事,一富豪買家買來全球僅有6套之郵票,大庭廣眾下公然毀掉5套,使最後一套成為無價之寶!恐怕要有過人膽識才能以郵票理財吧!

    本文要談的是郵政公司的郵票發行策略,台灣雖小,但人口也有2300多萬,是不能也不願如歐洲蕞爾小國依靠大量發行精美郵票牟利,因此在郵票發行上,模仿他國,有了「個人化郵票」,也堪稱一時成功,但後來連續發行,巧立名目,只要有點名堂便成郵票,大大降低中華郵政郵票的收藏價值,數量既不如小國所發行,精美更遠遠不及,高不成低不就。而既然郵政公司民營化,以利潤為主要目標,在景氣不佳時,更應慎選題材,台灣觀光旅遊景點、風土民情、人文素養為優先,「伴手禮化」,讓郵票成為送禮所必備,遊客買回國,出國送外籍友人,最好能有全世界各國語言版本,一通電話至櫃台,告知需要語言版本,隨即有存貨供應,內文各國不同,極富收藏價值,時時推陳出新,以三、四種為循環,太多了成本過高,再透過政府所有部門響應,單憑公部門下單便是一大利潤,還可結合觀光局全面促銷,何樂不為,淺見若此,希望能舒緩近年來大量以電子郵件傳遞,郵票銷售銳減的窘境。

    中國郵政,因中國人口數量高達13億,中國郵票增值空間一向不高,除非是極早期,或是變體等特殊例子方有可為,而「中國郵政-十年一珍郵」影片中,細數「清明上河圖」郵票制作歷程,代表中國郵票印製技術的一大突破,將郵票推上藝術層次,郵票圖樣誠然是吸引人的重點,中國郵票在技術精進上值得嘉許,但品質管理卻參差不齊,尤其一線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亦不佳,購得票品往往頗有瑕疵,若是寄送,當然無須斤斤計較,但收藏的話,便大打折扣了!不過,中國郵政的發行策略卻很識時務,很聰明地用「北京奧運」開發了一系列商品,雖然價格頗不便宜,但我也忍痛買了一本專冊,像此時郵政部門便無須客氣,市場決定一切,該抬高便抬高價格,且中國地大物博,各省市區的地方特色繁多,題材取之不竭,加上善用聯盟,聯合發行,刺激國際能見度,也是台灣可學習之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集郵 中華郵政 中國郵政
    全站熱搜

    姬龍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