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水滸傳.JPG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jpg

宋江.jpg

扈三娘.jpg

高俅.jpg

高廉.jpg

李俊.jpg

李師師.jpg

北宋四大寇.jpg

替天行道.jpg

方臘.jpg

《水滸傳》(All Men Are Brothers)(2011新水滸)有感

    《水滸傳》(All Men Are Brothers)是中國大陸2011年繼2010年《新三國》經典翻拍風潮後的另一部史詩鉅作,改編自家喻戶曉的名著《水滸傳》,集數達86集之多。主題曲《兄弟無數》尤其讓人激賞,通俗的歌詞,激盪的曲調,豪邁的歌聲,在在貼切地替本部大戲增色,

    與三國不同,《水滸傳》更著重於人物刻畫,更貼近尋常百姓,同樣更反映出統治階級的暴虐。

    首集及時雨宋江便引出中國官場上官與吏之別的深刻命題,也展現出不擅武藝的宋江之過人之處。不過宋江不近女色頗令人費解(當然,新時代可能有新解),也讓常守空閨,最終行差踏錯的閻惜嬌多了同情而非厭惡,但仍導致相愛相殺的可憫悲劇。

    而本劇最大特色正在於讓女角於陽剛味十足的水滸也有一席之地,並替許多女角翻案或改編。

    潘金蓮的經典橋段中,飾演潘金蓮的演員改走清純風,添了許多宿命的無奈。不過直到第45集才終於出現梁山泊108條「好漢」中的最年輕貌美女武將:扈三娘。三娘的皮膚好好,但王英這種人渣,竟娶到扈三娘,我實在是不能忍。

    初期各地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英雄好漢各自故事,當然無非是遇貪官汙吏,不平則鳴,展露武勇等奇遇,如智真和尚的深藏不露,但武松打虎我覺得剪接無力,場面太弱,又非空手,之後打醉拳才相當新穎。

    我最喜愛的橋段卻是「潯陽樓宋江吟反詩」,這段文戲反倒最能體現宋江胸懷大志卻有志難伸的心情。

    劇中宋江化身兩人,自言自語對談,再到潯陽樓買醉,一時心亂如麻、失魂落魄,藉天色酒意,大書反詩,一吐胸中憤懣之氣: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順道補被嗆的黃巢反詩《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2006年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片名由來)

    接下來宋江無奈入梁山泊,進行收集神奇寶貝梁山泊英雄好漢集結的漫長過程,水滸傳可說是「基層公務員的逆襲」,如宋江等都是小吏出身,嘯聚山林,另外許多水滸英雄也多因女人落草為寇。

    基本上流程是:各路英雄落草為寇,聚義梁山泊→梁山泊「聚眾鬥毆」,攻打地方仕紳武裝莊園或官方州府→大宋招安為官軍,江南討逆(遼國耶律輝→原型為北遼耶律淳、田虎、王慶等全因篇幅神隱)

    通說水滸傳最精彩者為英雄落草故事,而個人其實也不太愛看山寨間「地方械鬥」,因為攻打莊園的格局太小,計謀多是細作反間之流,打鬥也是個人武勇的單挑。英雄主義是水滸傳的特色,無可厚非,但終究沒有《三國演義》的戰略層面的大開大闔。

    不過梁山泊擊退正規宋軍「剿匪」還行,後來開始攻打州府已經遊走在法律的灰色邊緣,卻也靠著梁山泊攻防戰,壯大梁山泊。

    劇中更藉百姓之口,痛斥正牌官兵途經村莊誣指百姓土匪,趁機燒殺搶掠,變身「合法強盜」,來指責大宋軍隊與吏治敗壞,草菅人命又魚肉鄉民。

    因此讓梁山泊從連哄帶騙、半推半就地拉各地頭人或小吏入夥,到解鎖釋縛、策反勸降朝廷將軍,逐步擴大勢力。

    戰陣因劇情同有長進,開始出現陣型交戰,但是「破陣」對決其實很「藝術」,很像在比誰見多識廣,更像是文質彬彬地下棋。不如「大破連環馬」,以步兵使用特殊兵刃,配合戰術運用,大敗騎兵這種難得的大場面好看。

    梁山泊內部也發生變化,宋江逐漸架空晁蓋,吸納結義兄弟,調解兄弟糾紛,還率兵四處征戰,發號施令。

    晁蓋最後出戰前的把酒言歡,也終於將梁山泊的未來這一大難題擺上檯面,究竟是自立於官府自由自在,還是受招安討賊為國效力。

    劇中軍師吳用更自承《天導108星》全是套路,以「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光是唱名已達339秒,近6分鐘讓108條好漢各個露臉。內團結梁山泊眾將之心,外廣為宣傳替天行道,以待招安,這才是宋江長久的心願,也難為宋江要領導這群豺狼虎豹。

    而梁山泊宋江威望日盛,終於逼出水滸傳大魔王太尉高俅親征,梁山泊陸戰退敵,水戰更生擒高球,大獲全勝,招安之路至此已暢行無阻。

    不過當梁山泊歸順朝廷,降下「替天行道」大旗,連一向相挺的吳用都勸阻,魯智深更直指這是眾兄弟的魂魄時,宋江畢竟內心傳統,追求忠義兩全,一心只想「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力主改掛「順天護國」,陷入官場的漩渦後,也註定了梁山好漢的下場。

    浪子燕青與李師師的情愫是本劇後段最特別愛戀,但突然昇華我無法理解啊。至於瓊矢鏃仇瓊英與張清的羅曼史也硬擠出集數講這段故事,但我怎麼覺得有些多餘,不如多些劇情給對戰方臘,畢竟方臘戰役是水滸英雄覆滅的關鍵,但也證明女角在新水滸的地位。

    82集後正式南征方臘,劇情急轉直下,水滸一百單八將不斷戰死沙場,連扈三娘都香消玉殞,牌位佔滿靈堂。

    征討方臘才是國家層級的大戰,大砲、投石車、連弩、落石等輪番上陣,步騎弓水兵交替登場,很有誠意地呈現戰爭大場面,更有水滸兄弟前仆後繼,攜手共赴黃泉的慘烈畫面,使瓊英沒幾集就當寡婦。

    而方臘軍與方臘本人都極為悍勇,把水滸英雄殺得損兵折將,或許也是反應出方臘起義,影響所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部分地域,震動江南,是對北宋讓人民「終歲勤動,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的反撲。

    農民起義的正當性使戰力不俗,連最後對決武松都打到有聲有色。不過武松當然還是搶了史實韓世忠的功勞,生擒方臘,使方臘押赴北宋首都開封問斬。但官軍之後還要殺降,更讓水滸英雄寒心。

    戰後108星僅餘36人,這最後幾人的結局更為悲催,分崩離析下,回京僅餘27人,宋公明果真取得「功名」衣錦還鄉,卻仍為愚守名節而亡。

    劇末瀰漫著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的感概,亂世之中,不斷有難以全身而退,以求善終的猜想,更有安身立命而不可得、天下竟無一容身之處,這種對權力的血淚控訴。

    但我必須誠實地說,正所謂奸臣當道,終歸是昏庸君主當權,是藝術家皇帝宋徽宗無能!

    不過全劇也能讓大家感受到知名度較低,被評為積弱不振的宋朝風華,如好漢們用詞相當有趣,總是哥哥來哥哥去的,還有頭戴花、愛刺青,愛「吃酒」,同時超愛摔碗,好似碗不值錢似的。

    至於角色上,相較於宋江的忠義參天,吳用的智多星,還是李逵特色鮮明,最具喜感,是個讓人不討厭的大老粗,又樸實磊落,作為水滸開心果讓人印象深刻。演員上,張涵予是我近年來最欣賞的中國男星,黝黑的皮膚,內斂的眼神,堪堪適合扮演義氣無雙的及時雨宋江。

    唯一台灣演員安以軒則飾演水滸傳第一美人李師師,本色出演,有點傲驕樣,或許反倒是吸引皇帝的主因。

    最後,《水滸傳》是根據宋史所載,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山東、河南),官軍數萬無敢抗者。但宋江水路轉戰至海州(江蘇連雲港市)時,被張叔夜設伏,焚船生擒,斬首示眾。

    由這一段小故事架空創作而來,背後當然是「反映各朝各代時事」,才會讓故事如此深刻動人。不過回顧水滸英雄後期的凋零殆盡,對照前期的豪情壯志,更讓人不勝唏噓,也只有抱持著「人間似水泊」的心態,想念著「兄弟壹貳叁肆伍,兄弟個拾百千萬」的意氣風發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姬龍仁 的頭像
    姬龍仁

    姬龍仁:基地昌隆

    姬龍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